深圳华瑞通科技有限公司
0755-86518800

简体中文 英文


新闻中心Press center

热门产品Hot products

解决方案Solution

联系方式Contact information

联系电话:0755-86518800 QQ:2117832400 手机:13538144380 邮箱:sales@huaruicom.com

首页 > 新闻中心> 行业资讯

制冷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原因分析及故障排查

发布时间:2018/06/25浏览数量:3895发布出处:本站
作者:深圳华瑞通科技有限公司
分享到:

压缩机是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从动的流体机械,是制冷系统的心脏,在许多工业生产中都能用得上。如何维护是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必备。

正常运转时的发热量不应该引起过热。压缩机过热是一个重要的故障信号,表明压缩机存在较严重的问题,或者压缩机的使用和维护不当。



原因分析

气缸排气温度是判断压缩机是否过热的重要指标之一。压缩机排气温度过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:回气温度高、电机加热量大、压缩比高、制冷剂选择不当。



1)     回气温度高

回气温度高低是相对于蒸发温度为而言的。为了防止回液,一般回气管路都要求20°C的回气过热度。如果回气管路保温不好,过热度就远远超过20°C。回气温度越高,气缸吸气温度和排气温度就越高。回气温度每升高1°C,排气温度将升高1~1.3°C。



2)     电机加热

对于回气冷却型压缩机,制冷剂蒸气在流经电机腔时被电机加热,气缸吸气温度再一次被提高。电机发热量受供电影响,而消耗功率与排量、容积效率、工况、摩擦阻力等密切相关。回气冷却型半封压缩机,制冷剂在电机腔的温升范围大致在15~45°C之间。而对于空气冷却(风冷)型压缩机来说,制冷制不经过绕组,因而不存在电机加热问题。



3)     压缩比过高

排气温度受压缩比影响很大,压缩比越大,排气温度就越高。降低压缩比可以明显降低排气温度,具体方法包括提高吸气压力和降低排气压力。

吸气压力由蒸发压力和吸气管路阻力决定。提高蒸发温度,可以有效提高吸气压力,迅速降低压缩比,从而降低排气温度。

排气压力过高的主要原因是冷凝压力太高。选择合适的冷凝面积、维持充足的冷却介质流量,可防止冷凝压力过高。从而间接降低排气温度。



4)     制冷剂选择不当

不同的制冷剂的热物理性质不同,经过同样的压缩过程排气温度升高量不同。因此对不同的制冷温度,应该选择不同的制冷剂。举例来说,R404A与R502的绝热压缩温升比R22和R410A低大约20~40°C。当蒸发温度低于-30°C后,R22和R410A的压缩温升会超过130°C,考虑到20°C

的回气过热度和30°C的电机加热,理论排气温度将超过150°C,需要附加冷却。对于蒸发温度在0°C以上(比如空调)来说,排气温度不应该超过110°C。



故障排查


由于测量上的困难,实际应用中是通过测量排气管表面的温度(即排气管温度)来判断是否过热。由于润滑油到150°C时会变得很稀薄,在175°C左右将开始分解变质,因此气缸排气温度应该控制在150°C以内,而排气管温度通常比排气温度低10~40°C。因此,如果排气管温度超过135°C,一般认为压缩机已经处于严重过热状态;而如果排气温度低于120°C,则压缩机温度正常。




借助德图电子冷媒表组,使用管道表面温度探头测量排气管道表面温度,快速确认压缩机排气温度是否过高。若发现温度异常,及时排查各组件运行情况和参数,采取维护或维修措施。




1)     检查回气温度

使用德图电子冷媒表组表面/刺入型温度探头,验证回气管路的保温情况,若回气过热度太高,应及时采取保温措施。



2)     检查电机运行

供电不正常会引起电机发热量增大。电压不稳、电压太低或太高、电压不平衡、缺相都属于电源供电不正常。搭配电子冷媒表组,使用德图电压电流表检查电机电气参数是否稳定正常。

另外,启动电流和堵转电流是正常电流的4-8倍,因此需避免电机频繁启动。同时应防止压缩机超范围使用(低温压缩机用于中高温系统,或中高温压缩机用于冷冻系统)。



3)     检查吸、排气压力

借助德图电子冷媒表组内置的压力测量组件,冷媒表组高压/低压阀分别接入压缩机高压/低压端测量吸、排气压力,仪器可切换绝对压力/相对压力显示,方便快速计算压缩比。若压缩比超过正常设定范围,需从蒸发端和冷凝端进行调整。



4)     制冷剂检查

借助德图电子冷媒表组(最多支持60种制冷剂),可查看当前制冷剂系统下蒸发温度,借助压缩温升与蒸发温度关系图,检测当前制冷剂是否容易引起排气过热。选择是否添加附加冷却设施或更换制冷剂。




上一篇: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就是迈向数字化的技术 下一篇:森林防火监控系统的作用距离到底可以有多远?

最新产品
New products 了解更多>